MPAcc备考资料:逻辑试题类型分析与答题方法(三)
掌握以上四个要点,应该说,解决此种类型的试题,就有了相当大的把握。但对有的试题来说,由于其题干和选项涉及的命题较多,推理形式较为复杂,仅凭直观难以把握其形式结构,这时采用符号的方法加以刻画,就可以避免自然语言中不可避免的模糊性和歧义性,使其形式结构清晰化,比较起来就更为简便和准确。而要使用符号刻画思维过程中的形式结构,往往需要对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思维过程进行必要的整理,即舍弃没有逻辑意义的内容,紧紧抓住其中的逻辑关系,选用恰当的逻辑联结词和符号将其表示为规范的推理式。例如某道试题的题干为:
有一位改革人士说,凡是效益好的国有企业,都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;而那些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,都是债务负担过重,根本没有自有资金。他建议给每一个国有企业补足自有资金,那么就不会再有亏损的国有企业了。
显然,这位改革人士的论述实质上是一个推理,经过必要的整理,其推理中的逻辑关系为:
如果一个国有企业的效益好,那么它就有充足的自有资金;所以,国有企业有了充足的自有资金,那么该国有企业的效益就会好。用“p”表示“国有企业的效益好”,用“q”表示“该企业有充足的自有资金”,则上面的推理的形式结构即为:
如果p,那么q;q,所以p。
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(依据推理规则判定,这是一个无效的推理式,但在这里不考虑该推理式是否有效),据此,就可以与选项的形式结构加以比较。该试题有这样一个选项:
因为地而湿,所以下雨了。
乍看上去,这个选项的形式结构与题干的不大一样,但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,就可把它整理为:
如果天下雨,那么地面湿;地面湿,所以天下雨了。
经过这样的整理,我们就知道其推理形式是:如果,那么;所以。由此,我们可以准确地判定,该选项的形式结构与题干的相同或类似。
当然,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,可以不作类似上面那样的整理,也不必使用符合的方法加以刻画,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两个思维过程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式结构。而达到这样熟能生巧的程度,是掌握了必要的逻辑知识,经过了一定的思维训练的结果。